今天想跟大家聊聊ETF
你也被動型投資了嗎?近年來ETF在全球刮起一陣旋風,全球的資產規模已達5.78兆美元,但隨著ETF的資產規模越大,市場上也出現越來越多樣的聲音,有一面倒的支持這種費用低廉且投資簡易的方式;也有提出警訊,建議大家停看聽的國際大咖投資人。讓我們來討論一下,你對ETF看法如何呢?
─────────
📌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 x ETF泡沫之說
先鋒集團(Vanguard)創辦人柏格(John C. Bogle)在1975年在賓州成立史上第一家ETF公司先鋒集團,在過去數十年大力鼓吹這種低成本、被動式投資的優點,率先提倡免手續費的銷售制度,使ETF日漸受青睞。
根據ETFGI公佈的調查報告,今年9月,全球各交易所掛牌的ETF和ETP共吸引771.7億美元流入,今年以來的累計淨流入金額達到350.2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351.09億美元持平。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球ETF/ETP資產規模已達5.78兆美元,較8月底的5.64兆美元成長2.6%,整體ETF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指數股票型基金ETF ,又稱在交易所買賣基金
追蹤某一項特定指數,例如著名的0050台灣50指數,便是追蹤台灣前50大市值的公司。訴求不主動尋求超越市場表現,而是試圖複製指數的表現。
📌什麼是在交易所買賣基金?
一般人聽到基金,大家第一個連想到的是投信投顧所發行的基金,以為和以往買基金的方式一樣,在銀行或投信開戶申購買賣。但ETF的交易方式和基金相異,白話解釋是和股票的買賣方式才是相同的,開立證券戶即能交易。管理費也從一般基金的1.5%-2%降到0.25%-0.75%。
📌ETF種類
一、股票ETF:主要連結於國內或國外股票市場指數。例如:美股、台股。
二、債券ETF:主要連結於各種類債券指數。例如:美國政府債券ETF。
三、匯率ETF:主要連結匯率或相關指數。例如:美元指數ETF。
四、商品ETF:主要連結於商品原物料市場。例如:石油、黃金(大多連結期貨)。
五、槓桿型ETF:與追蹤標的指數具有正向倍數,例如:T50正2、滬深2X。
六、反向型ETF:與追蹤標的指數報酬具有反向表現,例如:S&P反1、T50反1。
📌ETF優點
高透明度、管理費用低廉、不需研究單一個股或標、只需判斷趨勢漲或跌。
📌ETF缺點
ETF的投資只能緊貼市場,而不會領先市場、ETF的價格某段時間內仍有可能出現小幅溢價與折價。
📌ETF風險為何?
1、追蹤誤差風險:
發行ETF的資產管理公司,為了貼近ETF與追蹤指數的差距,需調整基金部位,而當中也會產生交易成本、基金公司行政費用…等。
而追蹤指數若發生指數的成份內容變動時,ETF可能無法在第一時間調整,這些因素都造成ETF的報酬與追蹤指數有所差異,一般而言ETF的「追蹤誤差」愈小愈好。
2、匯率風險:
投資人投資的ETF是國內的商品不會有匯率風險的問題,但隨著全球化的時代來臨,投資人很有可能投資的是海外的ETF,這時投資人就必須面臨匯率風險,所以投資前最好對匯率有所瞭解,以免最後賺了報酬卻賠了匯差。
3、契約終止的風險
ETF規模不足,投資人可能面臨ETF遭清算之風險。還有另一種情況是基金規模大,但因巨幅下跌,導致基金淨值大幅縮水,而觸及法規規定之下市門檻。
證期局期信ETF的下市規則:「近三個營業日的平均淨值較發行價下跌90%;淨值低於2元,或平均規模低於新台幣2千萬元」就強制下市。也就是說淨值跌破2元或是規模低於2千萬元就必須強制下市,清算後淨值扣除清算費用後必須還給投資人。另個風險就是投資流動性不足的ETF,也可能面臨有價無市的局面。
📌ETF泡沫之說,原因為何?
電影「大賣空」的真實主角Michael Burry,於今年8月現身採訪時,提醒投資人這類被動式投資的泡沫,以及資產經理人湧向非常大規模企業進行投資,已使得全球較小規模的價值型證券淪為遺孤。
ETF會不會造成泡沫?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引用歷史股災的資料來證明,股市的泡沫並非被動型基金所造成,原因是1975年第一檔ETF問世前,便已有好幾次的股災發生過,所以被動型基金不會造成泡沫。
但我個人覺得倒因為果了,股市(或是金融商品)的泡沫形成,可以定義為某種價格水平相對於經濟基礎條件決定的理論價格向上偏移。而非是被動型基金造成泡沫,但當前的ETF還是有幾個面向提醒朋友們。
📌周轉率高於一般股票,會造成什麼影響?
ETF發明人約翰.柏格(John Bogle)指出,ETF年平均周轉率高達800%以上,也就是一年轉手了8次以上,而美國股市的年周轉率也不過100至120%,「這會產生什麼後果,還沒有人評估過。」
而台灣掛牌的ETF,恰巧也擁有高週轉性的現象,比起個股大多數的月週轉率為個位數,當沖較厲害的個股雙位數的週轉率之外,部份的ETF月週轉率甚至高達三位數。這部份在文末將附上證交所連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
📌如遇上出清式賣出,將使市場瞬間崩跌加深
在價格上漲的過程中,高周轉率代表「以量滾量」的漲升格局,但缺點是當指數因為一個因素出現大幅度的回跌時,由於多數持有者的成本都在高檔,將立即面臨停損壓力,於是一場先跑先贏的大逃殺,也就難以避免。
而買進一檔ETF,由於它是由一籃子個股所組成,個股組成的權重又不一,就很難掌握或追蹤ETF的財務數字。因此,到底買進的ETF,這個價位到底是貴?還是便宜?一般投資人不容易判斷,我想,這才是可能形成泡沫的主因。
美國SPDR標普500 ETF
https://stock-ai.com/dly-7-SPY.php
恐慌上身 富邦VIX ETF瀕臨下市
https://ctee.com.tw/news/stock/180221.html
證券交易統計表-月報
https://www.twse.com.tw/zh/statistics/statisticsList?type=02&subType=203
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 x ETF泡沫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