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 近期的金融市場很精彩,英國脫歐的歹戲拖棚、美國宣佈購買短債、ECB宣佈維持負利率及重啟QE,不知道你被什麼吸引,又產生了什麼樣的想法呢?
📌同個數據,不同解讀
接觸過自然人客戶和法人客戶的我時常在想,大家看到的美國都是同一個美國,為何經濟數據發布後,各自的解讀會相差甚遠?有些人解讀降息大看好,因為企業的融資成本的利息降低,會增加舉債投資的意願,或許是增聘員工、或許是機器廠房的資本支出,帶來另一波投資潮;有些人解讀降息,覺得這是經濟轉差的前兆,應該要提高警覺縮小投資部位。不論如何解讀都是好事,表示有嘗試思考的意願,但也從中發現投資人面臨到的問題,大多數的人只停留在一個報導,然後呢?政策後的下一步會是什麼? 不是不思考,而是不知道從何開始。
📌想學投資,不知從何學起?
每年,我總會遇到想要學習投資、學習看總經的朋友來問我,Shannon我想要學投資、想要學看總經,可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以前我的做法是將我自己的書單,由淺至深排序,再建議他們閱覽一些財經相關的社群和網站,後來我也放棄這樣的做法了,因為想要學習的人來自四面八方、各個行業,他們可能工作忙碌、可能要帶小孩、可能還是學生,適合的金融工具也全然不同,各種的原因讓他們在這條學習的路上步履蹣跚。
📌資訊雜亂,不知從何看起?
臉書一打開,各類的資訊來源會在短短的時間裡塞滿版面,某老師對大盤籌碼的分析、國外投行對總經的解讀、財經新聞德國工廠訂單年減 6.7%…太多的太多,拆開來看好像懂,合在一起看就又好像不懂,一篇篇的數據和資訊的背後又代表什麼,會引起何種後續效應,你嘗試將它們連結起來過嗎?我常和朋友們說,總體經濟有趣的地方也在於此,會依每個人的解讀、理解程度再到自身經驗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市場大多頭的時候,存股達人就會成了大家追捧的對象,並非說存股的行為不好,而是這樣的方式是否適用於當前的環境,我想是更值得大家思考的。
📌學習路上,我們一起
使用Stock-ai的朋友們大多是有基礎,甚至是在金融業界執業的前輩,但我們也發現有覺得這網站做的很棒,卻不知從何用起、不知從哪看起的初階學習夥伴,不論你處於哪個階段,使用這個網站的用途為何,我們需要大家的想法,讓我們建置一個更友善的學習環境。能否告訴我們,你想了解的是什麼?在學習投資、學習總經的這條路上,遇上什麼樣的困難呢?描述詳盡的朋友將會挑選兩則贈書,以表感謝,請網站的朋友至粉專留言,至於是什麼樣的書,我們來客製化吧。天氣涼了,大家多加件衣:)
『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它。』-蒙格
同個經濟數據,不同解讀
這個網站很棒,可以結合經濟數據,股市指數,匯市,原物料,使我在交叉運用上有很大的幫助,而後在相關係數等等的一些統計方法可以去驗證正確性,降低數據迷思,非常感謝貴網站提供這個完整的數據資料庫。
Bright.